“秋分”將至,一年一度的秋收、秋種大忙季節馬上就要到了。
“小麥要想創高產,七分在于種,三分在于管。”綜合分析今年麥播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9月19日,在全省“三秋”生產暨秸稈禁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對秋種提出針對性指導意見。
一要高度重視穩定麥播面積。小麥是重要的口糧作物,河南是全國第一小麥生產大省,其產量占全國夏糧總產的1/4強。多年實踐表明,每年只要河南小麥豐產了,全國夏糧豐收就有基礎,國家“口糧絕對安全”才有保障。因此,要努力做到應種盡種、能種全種,確保全省小麥播種面積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
二要注重優化品種布局利用。去年小麥繁種面積擴大,今年全省小麥種子數量充足、質量普遍較高,可以滿足市場供種需求。
“但近年來氣象災害和病蟲草發生危害呈逐年加重態勢,各地在布局小麥品種時,既要注重品種的豐產性,更要注重品種的抗逆抗病穩產性。尤其要做好種子包衣與藥劑處理,最大限度減少‘白籽下地’,豫南地區還要做好多花黑麥草防控,確保小麥安全生產。”郭天財提醒。
三要切實提高整地播種質量。我省不少農田采用旋耕整地,犁底層逐年增厚上移,加之部分農田秸稈還田質量不高,耙壓措施落實到位率低,播種質量差,深播弱苗和缺苗斷壟現象普遍,已成為制約小麥高產穩產的最主要因素。而且,由于今年普遍實施玉米增密措施,秸稈量明顯增多,各地要突出抓好深耕耙壓精細整地技術落實,尤其是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要在秸稈還田基礎上實施深耕鎮壓,切實提高整地質量。
小麥要高產,不在于播量大,關鍵是要播勻且不能過深。在高質量整地質量基礎上,要以適期、適量、適墑、適深播種和播前播后鎮壓“四適一壓”為重點,確保在適宜播期下限內足墑播種,并嚴格控制播量和播種深度。
此外,由于今年秋季降雨量大,發生澇災且積水時間長的農田,土壤養分淋溶量增大,加之實施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地塊根茬類型和施肥水平不一致,這些田塊還要注重施足底肥、科學施肥。
抓好小麥生產,不僅關系國家口糧安全,而且關系全省一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要以實施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力機型’,立足于抗災保麥播,切實提高整地播種質量,確保麥播面積穩定,出苗齊、全、勻、壯,培育壯苗安全越冬,夯實來年夏糧豐收基礎。”郭天財說。(記者 劉一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