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超龍生態牧業有限公司,位于唐河縣張店鎮吳宅村。
6月2日,隨著加工過的小麥秸稈不斷運輸到公司,負責人劇東超養的3000頭牛有了新的口糧。
“一頭牛每天需要30公斤的飼料,小麥秸稈就占了四五公斤。”劇東超說,“咱本地的秸稈一噸六七百元,要是從省外調草料,至少需要900多元。”
在畜牧界,小麥秸稈被看作粗飼料的代表之一,其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以幫助牛的消化系統順暢,在牛的飼料配比中占重要地位。
“河南全省年可飼用秸稈將近6500萬噸,小麥秸稈產量將近4000萬噸,優勢滿滿,但目前利用率只有22%。”河南農業大學教授付彤說,“原因主要有秸稈收獲加工機械數量少、效率低,秸稈商品化發展相對滯后,現有的飼料加工技術對秸稈營養價值提升有限且成本較高。”
如何破局?在唐河縣,小麥秸稈資源有了更多新“出口”。
在龍潭鎮找子莊村恒潤達秸稈回收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各種不同型號和大小的專業秸稈回收設備停得到處都是。
“我們有不同大小的摟草機、打捆機100多臺,可以針對不同的用戶和環境進行服務。”負責人嚴軍杰說,目前在唐河能覆蓋10多個鄉鎮,年銷往周邊和云貴川秸稈匱乏等區域生物質電廠燃料、加工牛羊干飼草20余萬噸。
“縣城里專業的秸草生產加工企業,適應了秸草短時、集中、大規模收貯的需要,對于我們飼料化利用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劇東超說。
有了在秸稈收、儲、運、加工方面形成的經驗,嚴軍杰計劃新建一處秸稈制作燃燒顆粒場,并在全縣各村布設秸稈清運收儲加工點,利用“人工+機械”將田間地頭、溝渠路邊等位置散落丟棄的秸稈全部清運收儲再加工利用。
2023年,唐河縣各類農作物秸稈總產量達194.5萬噸,肥料化利用93.8萬噸,飼料化利用41.03萬噸,燃料化利用11.73萬噸,基料化利用0.5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7%。
“通過不斷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服務體系,扶壯龍頭企業,唐河縣形成了以秸稈肥料化(含秸稈粉碎還田)為基礎,飼料化利用為主,燃料化和基料化為輔的秸稈綜合利用發展模式。”唐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于濤 趙博 通訊員 董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