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沈丘縣周營鎮孔營村一處高質高效小麥示范基地,一望無際的田野里,金波蕩漾,一臺臺聯合收割機正頂著烈日,轟鳴踏浪作業。
等待收割的種糧大戶、農場主和小農戶們把大貨車、拖拉機、三輪車停放至田頭,三三兩兩地坐在樹蔭下評估預測小麥后期的價格走向,議論著今年的小麥收成,個個臉上寫滿了豐收的喜悅。
談話間,一塊塊金黃的麥田被“剃了光頭”,農機手趕緊駕駛機車奔向另一處機收戰場。這邊收割機剛離開麥田,一臺臺摟草機、打捆機又輪番上陣。
記者在現場看到,隆隆的轟鳴聲中,一臺摟草機和一臺打捆機正在展示它們的“好手藝”。這兩臺“高大上”的作業機械,一前一后,配合默契。前面的摟草機負責收攏秸稈,后面的打捆機將收攏成條狀的小麥秸稈吸入,進行旋轉、壓縮、捆綁……不大一會兒,“咣當”一聲,一個200公斤重的“金元寶”便被“吐”了出來。后面,抓草機將一個個秸稈“金元寶”抓緊,輕輕地放到運輸車輛上面,運輸離田。
站在一旁的種糧大戶王守書不住感嘆:“有了這個秸稈打捆機,從打捆到運走也就個把小時的工夫,接著就可以隨時貼茬機播玉米、大豆,簡直太方便了。”
據介紹,王守書種有600多畝地的小麥。當日,他雇用了3臺收割機和2輛大貨車前來收割、運輸小麥。
“今年的小麥長勢不錯,平均畝產1200斤。我家僅用一天工夫就收打結束了,收獲以后不用晾曬就能賣。”王守書頗為興奮。
臨近中午,王守書顧不上休息,站在拖拉機上指揮旺蔬蓬合作社的2名農機手牽引著玉米播種機就地在“剃了光頭”的麥茬地進行玉米播種、深層施肥,播種有序推進、無縫銜接、一次完活。
小麥聯合收割機收獲小麥,運輸車送麥到家,秸稈打捆運輸離田,玉米播種、施肥等“一條龍”作業,大大縮短了農時,成了今年沈丘縣農村“三夏”生產的新亮點。
據了解,今年該縣種植小麥102萬畝,“三夏”生產期間出動各類農業機械2600多臺(套),目前小麥已全部收獲完畢。秋作物計劃播種玉米78萬畝、大豆12.8萬畝、花生7萬畝、芝麻7.5萬畝、紅薯3萬畝、雜糧1萬畝,目前正按照農時節點科學有序推進。(記者 巴富強 通訊員 謝辛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