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在位于鹿邑縣伯陽路的張杰農機合作社門前機聲隆隆,一輛輛收割機、拖拉機在道路兩旁整齊排列,等待接受“體檢”。
當前,鹿邑縣113萬畝小麥成熟在即。一望無際的麥田里,金黃色的麥穗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向人們展示著豐收在望。
鹿邑縣是豫東平原農業大縣,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近年來,流轉土地、連片經營的種糧大戶不斷增加,全縣124萬畝耕地中種植小麥達113萬畝。該縣因地勢平坦,連片種植,適合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農業機械進田作業,農戶對農機的需求量也較大。
“機械安全是‘三夏’生產安全的保障。農機部門提前謀劃部署,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機專業合作社和各鄉鎮,對全縣2000多臺收割機進行年檢年審,指導農機手維修保養,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每一臺收割機完好作業。”鹿邑縣農機中心主任馮春杰說,集中年檢及上門“體檢”極大方便了群眾,為“三夏”生產開好局、起好步。
全覆蓋、無遺漏式的農機“體檢”,深受農機手和種植戶好評。渦北鎮石洼村農機手李懷珠高興地說:“之前都是去城區指定地點進行年檢年審,路途遠、車輛多、耗時長。現在送檢送審到家門口,真是省事省時又省力。”
同時,為保障“三夏”農機化生產,鹿邑縣成立機車調度組,在縣城3個主要出入口設立外來機車接待服務站,根據各鄉鎮的小麥成熟時間差別,快速均衡地把外來機車調配到作業地塊。該縣還把各鄉鎮小麥種植面積、區域位置、低價的加油站網點、機車品牌維修網點、調度組服務電話、接待站服務電話等,印制成小麥技術服務指南手冊,連同致廣大農機手的公開信及時發放給外來農機手,讓農機手心里明明白白,確保安全高效作業。
“為確保‘三夏’生產有序開展,縣政府成立工作專班,縣、鄉、村三級層層簽訂‘三夏’生產目標責任書,三級聯動,形成合力,在完成機械化夏收的同時搶抓農時,進行夏種夏管,依據農時及時有序安全開展‘三夏’生產。”鹿邑縣副縣長喬偉說。
據介紹,近年來,鹿邑縣創新農機管理機制,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實現全縣農機化高質、高效、全面、全程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各類農業機械達5萬多臺(套),僅大型自走式小麥收割機的保有量已有2000多臺,可滿足“三夏”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的需求,縣域內小麥可在3至5天完成機收。(記者巴富強 通訊員孫永利 李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