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郟縣茨芭鎮清泉村西頭的煙田里,一臺覆膜機正在作業,緊隨其后,十幾個婦女兩兩一組,相互配合著把覆在煙苗上的地膜撕破一個小口,讓煙苗露出來,并用土壓實。
“現在氣溫高,得趕緊把煙苗摳出來,不然就會燒苗。”站在一旁的張國昌說。
張國昌是清泉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村里的種煙大戶,從2013年開始流轉土地種煙,去年種了135畝,今年種了160畝。
這些年,張國昌陸續購置了不少機器,除了覆膜機外,還有旋耕機、犁地機、播肥機及大小拖拉機等。“種煙是個體力活,就說這蓋地膜吧,如果單靠人力,一會兒就累得腰酸背痛。現在村里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在外務工,勞動力不好找,有了這些機器,就省勁多了。”張國昌說道。
種煙用機器,既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質量。犁地、起壟、施肥,100多畝地幾天就收拾好了;用刨坑機刨的煙坑大小均勻、深淺一致,栽起煙來又快又好。“去年,我采用植保無人機,效率高,噴霧還均勻,比人工噴藥強多了。”張國昌說。(記者 丁需學 通訊員 李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