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小滿,麥粒漸滿。
唐河縣作為河南省最早開鐮收麥的地區之一,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麥客前來。
5月20日,在唐河縣高速口,農機部門早已設置好跨區作業服務站點,一下高速,來唐河作業的跨區收割機手就收到了工作人員精心準備的暖心包,里面日用品、應急藥品、服務手冊等物品一應俱全。
“進入河南地界以來,我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情。”從山東濰坊趕來的麥客范天樞拿著暖心包高興地說,當天他的6臺收割機就抵達唐河了,在服務站詢問后,他決定好了麥收線路。
像范天樞這樣的麥客正在源源不斷從全國各地趕來。據了解,當前從滬陜高速唐河站、唐河西站、唐河東站前來的收割機每小時約有50臺,預計今年共組織包括跨區作業在內的4000余臺聯合收割機參與唐河小麥機收工作。
“我們利用好全國‘三夏’農機跨區作業平臺、南陽市農機智慧信息平臺,及時發布作業信息,科學有序調度農機,確保5月24日前跨區引機全部到位,做到每塊麥田都能夠成熟即收。”唐河縣農業機械技術中心生產服務股股長牛峰凱說。
唐河縣還為機手提供了“一站式”服務。“在中石化全部自營柴油站點設立農機保供加油站,柴油價格在加油機掛牌價基礎上享受3%優惠。我們成立送油小分隊,對位置偏僻的農機作業現場,送油到田間地頭。”中石化唐河分公司經理孫進寶說,除了加油服務,還在加油站點設立“三夏”商品專柜,向機手優惠供應農機日用品,在具備條件的加油站點,設立藥箱、工具箱、休息室、淋浴室,并免費提供愛心餐、飲用水、無線網絡接入等服務。
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的信息顯示,預計5月25日,豫南地區小麥迎來大面積收割,夏糧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還多的“中原糧倉”迎來麥收時刻。
在離唐河收費站滬陜高速口7公里外的唐河縣源潭鎮北黨莊村,一望無際的麥田里,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來回穿梭,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一行行金黃的麥穗被收割機吞進“肚”中,切割、剝殼、脫粒一氣呵成,不一會兒,飽滿的麥粒就堆滿了收割機的儲糧倉。
“今天收的是早熟小麥,我們合作社共種植小麥3000多畝,還托管10000多畝,我今年協調了40臺收割機過來幫忙。”唐河縣振群家庭農場負責人喬振群說。
為了減少風險,喬振群今年種植了早熟、中熟、晚熟三個品種的小麥。在唐河,像喬振群一樣承包上千畝土地的種糧大戶有十幾個人,承包上百畝土地的有幾百人。“每次縣里給種糧大戶開培訓會,椅子都不夠坐。”喬振群幽默地說。
“今年小麥生長情況還不錯,雖然大風天氣造成個別地塊兒小麥倒伏,但是我們通過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等物質,促進小麥灌漿,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喬振群捧起一把黃澄澄的麥粒說。
“針對今年大風天氣導致小部分小麥倒伏的情況,我們縣農機技術人員在服務手冊里寫了應對措施,并會下鄉指導機手操作,讓大家樹立‘減損就是增產’的意識,幫助機手做好農機安全和機收減損工作,確保機收高效、有序、安全進行,使機收平均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牛峰凱說。
糧食不僅要種得好、收得好,更要儲得好、管得好。
在縣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的指導下,唐河國家糧食儲備庫已提前備好有效空倉容9.8萬噸,所有倉房均已整理完畢,滿足夏糧收購倉儲要求。
“我們提前檢修好了收購器械,現在是倉等糧、錢等糧、人等糧,夏糧收購工作準備就緒。”唐河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孟凡紅說,庫里為了確保收糧效率,對管理人員、質檢人員、倉儲人員、統計人員進行了分類培訓,組織所有參加收購人員對收購流程、工作紀律、優質服務等進行了學習,保證收購流程優質高效。
種、收、儲、管,小麥收獲環節上的每一步,作為超級產糧大縣、糧食生產先進縣的唐河,已然都做足了功課。(記者 趙博 曹國宏 通訊員 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