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漯河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邀請農業農村部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專家組成員,在舞陽縣姜店鄉對采用“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和“玉米密植全程機械化集成技術”種植的玉米高產田示范方進行了現場測產。經實地測產,高產田示范方100畝黃金糧MY73實測產量為1092.81公斤/畝,創全市玉米單產歷史新高和夏玉米三角定苗種植模式單產歷史新高,成功打造出玉米“噸糧田”。
近年來,漯河市農機部門持續通過農機化新技術提升玉米單產,突破黃淮海地區玉米高產瓶頸,使農業增效有“路”,農民增收有“方”,助推了鄉村產業振興,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和漯河市首屆市長標準獎。
一是勇于擔當,聯動發力。自2016年始,成立了“漯河市夏玉米密植高產高質高效全程機械化綠色智能生產技術創新型科技團體”,積極推動漯河市人民政府和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簽訂《關于開展“服務‘三個轉向’科技包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爭取多方支持,形成了中國農科院、國家農機裝備裝新中心、各級農機部門、農機合作社多方參與,協同聯動發力的工作局面,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高質量完成。
二是標準引領,規范應用。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聯合建立了創新型科技團隊,以漯河市東紅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千畝試驗示范基地為依托,以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提供農藝技術、漯河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提供農機化技術為保障,持續開展機具研制改制試驗、高蛋白密植玉米品種引進與篩選試驗、綠色生產技術試驗、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試驗、氣象五要素全程監控試驗等多項試驗,形成包括品種、栽培模式、調控技術、農機化技術與裝備、推廣模式的創新型綜合技術集成。通過多年創新研究,該團隊已發表論文15篇,申報國家專利10余項,入選省級主推技術2項,制定省級地方標準2項、市級地方標準4項,團體標準2項,為規范應用提供了強有力技術保障。
三是精準服務,示范推廣。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臺賬,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對全市62家有意愿開展玉米密植種植的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實地調研,摸清玉米密植示范推廣的難點和堵點。開展“一對一保姆式”技術指導服務,組織省、市級培訓及現場觀摩活動,讓農戶真正參與其中,感受農機化新技術帶來的成果,加快了示范推廣應用。
玉米高質高產技術推廣應用有效提高了玉米單產,成功將“專家產量”轉化為“農戶產量”,打造了黃淮海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漯河模式”。該技術集成2023年推廣應用已突破萬畝,可實現畝均增長30%以上,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