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又是個好天,行走原陽縣陽阿鄉韓莊村,道路一側晾滿了糧食。
6638畝地,劃分為6個片區,6名村干部分區服務,從頭一天開始,跟天氣賽跑,韓莊村集中麥收正式拉開。
在韓莊村村北,14臺收割機在地里來回穿梭,麥子被大口大口吞下,機身后方,打得粉碎的秸稈撒在地里。10多分鐘,一畝地收割完畢。大規模機收場面回來了!
小麥搶收后,晾曬也很重要。一些村民收獲的小麥水分不達標,村委會大院、文化廣場、房頂……韓莊村想方設法為群眾騰出晾曬場地。
韓莊村的路,無意成了晾曬“主力軍”。
“因為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20公里的泥土路升級成水泥路、柏油路。”村黨支部書記韓國勝指著村里一條條嶄新、平坦的道路很感慨,如果路不修,先不說當晾曬場,今夏的多雨天氣,按照以前的路況,收割機進地都費勁。
發力中原農谷建設,新鄉市應時而生建設百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與鄉村建設雙輪驅動,農田承載功能得到拓展,環境生態持續優化,“三通一規范”快速推進,一大批村莊和韓莊村一樣,村里基礎設施得到大力提升。
韓國勝說,通過前幾天的摸排,村南的麥地,因地勢低易存水,部分地塊太濕需要履帶式收割機下地。
打電話根本不放心,一早韓國勝就和鄉干部一起去了官渡黃河大橋,找來了從駐馬店收完麥趕來的兩臺履帶式收割機。
麥收到倉才牢靠。和韓國勝一樣,今夏天氣特殊,韓莊村其他黨員干部為了收麥,也忙得腳不沾地。
“忙完麥收,種玉米、花生會省不少的勁兒。”韓國勝告訴記者,到了夏種,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內,地里新添的平移式、伸縮式、固定式噴灌機將會大顯身手,水肥一體化澆灌,群眾省力,效率翻倍。(記者馬丙宇劉亞鑫通訊員賀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