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位于舞陽縣馬村鄉的河南富萊特農業科技產業園內,一捆捆小麥秸稈在機械操作下被裝進發酵隧道,混合了雞糞、豆粕等原料后,經過23天的發酵,將變成種植食用菌的培養基料,實現秸稈的“變廢為寶”。
“我們采用‘村集體+農機合作社+經紀人’的合作模式,今年計劃在14個鄉鎮收儲小麥秸稈8萬噸。”該園區相關負責人張成勇介紹。
舞陽縣是農業大縣,小麥種植面積60多萬畝,年產小麥秸稈24萬噸。同時,全縣年出欄家禽2000萬只以上,年生產雞糞50萬噸以上。舞陽縣還是食用菌種植大縣,食用菌種植是該縣特色農業產業。“一邊是大量產出的秸稈、雞糞等農業廢棄物,一邊是食用菌規模化發展需要培養基料,兩者結合能產生‘化學反應’,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舞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吳蓬萊說。
近年來,舞陽縣加快引進富萊特農業科技產業園等農業企業,大力建設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菌菇種植產業園,持續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利用,構建起種養結合、農牧循環、食用菌基料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機制,串起了一條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綠色產業鏈”。
舞陽縣綠網菌業科技產業園項目緊鄰富萊特農業科技產業園,一期3個生產菇房已成功投用使用,種植雪松茸和褐松茸。“我們需要的150多噸食用菌培養基料,隔墻就能輸送,既便捷又節約成本。”舞陽縣綠網菌業科技產業園負責人張中良介紹,培養基料用于菌菇生產后還能再利用,可銷售給有機肥生產企業,實現循環利用。
在舞陽,秸稈還被用于生產飼料。在綠網菌業科技產業園旁,是占地5000平方米,擁有2條生產線、30余臺秸稈再利用先進設備的舞陽縣馬村鄉園藝場秸稈循環項目。“我們主要通過粉碎秸稈生產飼料,市場供不應求。”該項目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公司將對秸稈深加工,生產可降解一次性餐具,不斷延伸秸稈產業鏈條,提升產品價值。
秸稈混合雞糞和豆粕加工成菌菇培養基料—基料種植菌菇—菌菇供應市場—淘汰的基料再用于改良土壤,舞陽縣通過新型食用菌種植技術,實現了秸稈、雞糞等農業廢棄物的綠色高效利用。截至目前,舞陽縣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94.3%,食用菌規模化種植面積超過63.5萬平方米。
“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實現了變廢為寶,助力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發展現代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提供了支撐。”吳蓬萊說。(記者盧松 通訊員趙明奇陳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