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早上8點,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原陽縣陽阿鄉董莊村今年的麥收工作打響“第一槍”。
“早就開始聯系收割機了,這臺機器是今早到的。”董莊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治鑫告訴記者,村里今年種有1300畝地,需要五六臺收割機,如果天氣晴好,全村的地差不多兩天就可以收完。
正值“三夏”麥收關鍵期,夏糧搶收工作刻不容緩。新鄉市鄉村振興局積極踐行“馬上辦理、馬路辦公”機制,充分發動駐村工作隊投入“三夏”工作,進行麥穗上的幫扶。
不到中午,一刻也沒閑著的收割機已經完成了近20畝地的收割工作。
“俺這是村里收的第一塊麥地!”脫貧戶董世普有些自豪,自己一共有17畝地,但比較分散,當天收了兩畝半,后續幫扶隊還會繼續幫助收割麥子。
“大家伙兒抓緊干啊,就怕一會要變天,趕快把這麥子都收起來。”當天,在延津縣東屯鎮小屯村,駐村第一書記高維鵬也忙活著叫上幫扶隊成員一起給脫貧戶王金報曬的麥子收起來裝袋。
今年70歲的王金報是小屯村困難戶,因為腰傷干不了重活,家里又只有自己一個人,村里的幫扶隊總是對他格外關注。
“真是多虧了村里的幫扶隊啊,沒有他們真不知道麥收該咋弄!”王金報提起幫扶隊時總是忍不住地夸贊起來。
針對近期多雨天氣,高維鵬帶領駐村幫扶隊,和村干部一起指導麥收。
為有效解決群眾小麥晾曬難題,該村組織開放村辦公場所、寬敞水泥路面等公共區域,為群眾晾曬小麥“騰地”,力保群眾種糧效益最大化。同時對在外務工、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無勞動力等困難群眾,進行“一對一”幫扶,開展搶收、烘干、搶種等。
農時不等人,“三夏”生產各項工作環環相扣,不僅要夏收,還要搶種秋作物。
在小屯村村民王金祥的麥地里,收割機和三輪車合作,麥粒直接轉運到王金祥的家里,同時,另一邊地頭的播種機也開始“待命”。
隨著機器轟鳴聲越來越大,一輛滿倉的收割機來到地頭準備卸倉,小屯村村“兩委”成員李學玲、姚佩旭快速上前,協助農戶將金燦燦的麥粒卸到車廂里。已經收割完的地塊里,王金祥已經聯系了播種播肥一體機,趁著墑情好,及時把玉米種下。
“雨后很快就能出苗。”王金祥邊往車里放化肥和玉米種子邊說。
為確保下一季度農作物可以按時產出,該村幫扶隊及時對接協調機械設備,搶抓收獲時機,確保收獲一片、搶種一片,不落一戶,真正做到夏糧顆粒歸倉,秋糧種足種滿,為秋季豐收打下基礎。
這幾天,新鄉市鄉村振興局派出黨員干部到衛輝市、輝縣市、封丘縣等縣市各村現場指導,督促駐村第一書記做緊夏糧搶收、做細夏糧晾曬、做準秋糧入田。(記者馬丙宇實習生朱欣童通訊員婁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