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喬是誰?
南陽市唐河縣城郊鄉振群家庭農場的老板喬振群,當地人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喬”。
5月31日下午,記者約他,想問問有關今年夏收的情況。但從坐下那刻起,他就沒有閑著。
“今晚你那兒還有人收麥不?”
“收!再晚也得整,保證一斤也不落,而且優質優價!”
還沒有說兩句話,電話就響了,喬振群用略帶嘶啞的聲音和電話那頭的農戶做著保證。
掛斷電話,喬振群帶著大家走進屋后的小麥收購廠房,“下雨這三天給我煎熬壞了,這不天一晴,我聯系的40多臺機器馬上就下地了,我種的1600多畝地已收割大半,明天上午就能全部收完。”
“丁零零……”剛聊一句,老喬的電話又響了起來:“老喬,你們那收割機用完了嗎?完了讓他們直接來我們鄉吧!”
“好,先定在后天吧。明天下午所有的機子都定過了,估計到半夜能用完,到時候我讓他們連夜趕過去,你記個電話吧。”
老喬向記者解釋道,現在不僅收割機基本夠用,晾曬場地也有了著落。唐河為全縣晾曬小麥開綠燈,動員村組干部和廣大群眾,只要不是交通主干道,一切田間道路、非主干道公路、學校、廣場、平房屋頂、房前屋后空地等閑置場地,都可以用來晾曬小麥。
“今年極為特殊,往年收購只要干麥子,今年考慮到陰雨天氣,我們合作社聯系了面粉加工廠、飼料廠和乙醇廠,只要愿意賣,干濕小麥都能拉過來,應收盡收。”老喬說。
記者又隨老喬來到他的合作社大廳,只見這里各種農資、種子琳瑯滿目。
“我這兒有玉米、花生種子,還有農藥、化肥。因為我們是大宗用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價錢比較便宜,不但我們合作社的人都到這里來買,附近的兄弟們也來找我。”
話音未落,老喬的電話又響了。
“你想要點花生種?多了沒有啊伙計。我從開封進的這幾十包就剩了不到5包,這是高油酸品種,特別適合咱唐河的地。你要的話頂多給你兩包,別的是一個伙計早就定好的貨。”
“你看,好品種大家都喜歡,根本不愁賣。”老喬說。
還沒有說完,老喬的電話又響了:“老喬,我這30畝半托管給你的地,都收完了,我想趁著墑情好把地給種上,你看能安排不?”
“中啊,三天之內保證種上。”掛了電話,老喬告訴記者,目前合作社自種加上托管的地有近萬畝。
記者不忍心再打擾繁忙的老喬,就起身告別,老喬的電話又響了:“你是哪里的伙計?安徽的?要多少?一千噸小麥?這個不是事兒。不過我得給你說明,我這兒強弱筋小麥都沒有,那都是訂單產品。普通小麥你要多少有多少,我這兒不夠了我能幫你協調。你想想唐河一年種200多萬畝麥還能不夠你用的?放心吧伙計。價格質量,包你滿意。”
農忙時節,老喬真是個閑不住的大忙人!(記者孟向東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曾倩 通訊員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