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接近晌午,在舞陽縣吳城鎮谷老村地頭,3臺履帶式收割機同時開進田間,伴隨著陣陣轟鳴聲,一片片麥稈倒下,一粒粒麥子進入收割機“腹中”,該村黨支部書記谷勇輝總算長舒一口氣。
谷勇輝今年種了485畝小麥。種地這么多年,他十分明白,如果小麥成熟后,不及時收割,遭遇長時間雨水,麥穗就容易發芽、黑變。
前兩天,谷勇輝在地頭查看麥子時發現,一小部分地塊有麥子萌動、發芽的現象,再看看田間到處是雨水和泥濘,谷勇輝有些發愁,“天一旦放晴,就得抓緊收割,輪式收割機無法下地,得想辦法找些適合泥地作業的履帶式收割機”。
為此,谷勇輝在抖音、朋友圈等平臺廣泛征集履帶式收割機。經過農機合作社介紹,他成功地從駐馬店調來3臺履帶式收割機。
5月30日中午,連續5天連綿陰雨后,舞陽縣的天終于放晴,3臺履帶式收割機也如約來到地頭,谷勇輝踩踩泥地,當即拍板,“再晾個半天,明天就開收!”
“濕度35%。”收割機忙碌了半小時后,谷勇輝隨手扒拉一下剛“出爐”的新麥,用儀器測試了一下含水量。
濕麥收回家,捂著不是辦法,必須盡快把麥子濕度降下來。此時,谷勇輝家中的3臺烘干塔設備已做足準備。
“溫度控制在110℃,熱風烘干一遍,八九個小時就能把小麥含水量降到12%—13%,達到入倉標準。”谷勇輝介紹,自從5月30日村里開始小規模收割后,谷勇輝家的3臺烘干設備就已經24小時輪流工作。
而在舞陽縣辛安鎮劉莊村,村黨支部書記張士興這兩天正忙著招呼村民們收割全村的1600畝小麥。
按照往年習慣,村里一般是在6月初收割,因為習慣了麥子在植株上風干、熟透的收獲方式,對于要不要搶收,部分村民一時拿不定主意。
“麥子一天不入倉,一天不安心吶!”張士興很是著急,為此,村支部發動黨員聯系農戶,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動員村民抓緊搶收。目前,搶收工作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開展,預計未來4天內,全村1600畝小麥就能收割完畢。
麥熟一晌,龍口奪糧。舞陽縣農業機械技術中心主任張宏介紹,根據氣象部門預報,6月3日到4日,舞陽當地還要迎來新一輪降雨,廣大農戶要抓住這中間的收割窗口期,應收盡收,能快則快。
目前,舞陽縣1415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和101套糧食烘干設備陸續投入使用。截至5月31日,全縣共投入收割機230余臺,收獲小麥6900余畝,預計6月1日全縣宜機收地塊將開始大面積收獲。(記者劉曉陽 通訊員白衛衛)